驻马店确山县作为革命老区,有“小延安”的美誉。老区精神延续至今,被一群制琴师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。2021年11月,确山县被中国乐器协会认定为“小提琴之乡”。

 
  目前确山县共开办制琴相关企业150余家,年产小提琴40余万把,由于品质佳、音色好,其中超过半数的确山小提琴远销海外。
1000 (1).jpg
 
  王金堂是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的会长,也是竹沟镇最早前往北京学到手艺的那批人。自1985年起,制作小提琴这件事伴随着王金堂走过了37年。“第一次接触到真正地小提琴的时候,整个人都沉醉其中,当时我就想,不管多困难,我一定要把做琴的手艺学会。”王金堂说。
 
  【确山“倔小伙”的小提琴梦】
 
  从爱好到职业,谈及手工提琴的工艺流程,王金堂有着说不完的话。“合琴、油漆、装配......有些工艺看起来简单,但是要用心去体会。”王金堂说。
 
  其实,王金堂在学制琴之前,也曾做过两年的工艺品。后来因为手艺好,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被制琴师傅选中,于是转头学做手工小提琴。
 
  虽然彼时的王金堂已经可以熟练制作工艺品,并逐步在业内小有名气,但是隔行如隔山,换个“吃饭的门路”就是换种活法,一切都要重新开始,几经思量,这个不服输的确山小伙决定自己试试。“万一成功了呢?”王金堂笑道。
 
  就这样,自1986年起,王金堂便北上开始尝试创业,万事开头难,陌生的环境及生疏的工作流程,让他一时间不知所措,但不服输的性格让他坚持下来。
 
  时光荏苒,1993年,已深耕于小提琴制作领域的王金堂突然有了一个念头,他想回家去,想让家乡的朋友也看看这“洋玩意”,他想让小提琴的合弦响彻在山间与耳边,和18年前一样,王金堂又一次放弃了熟悉的环境,重新迎来新的挑战,“没办法,咱就是那种爱折腾的人”王金堂说。
 
  【确山县小提琴,年产半数远销海外】
 
  2020年11月份,确山县手工提琴制作协会正式成立。越来越多爱好小提琴制作工艺的手艺人,第一次在确山县有了自己的“家”。“我们协会不仅要帮助新创办的企业进行选址招商,有时候也义务教本地孩子学琴”王金堂说。
 
  来的人多了,请教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,但是王金堂从来不烦,因此越多越多的人也愿意留在确山县,目前协会会员已经超过3000人,而确山县生产的手工提琴,由于品质高、音色好,因此有超过半数的小提琴远销欧洲、美洲、中东等区域......
 
  虽然“确山小提琴”早已声名在外,但是王金堂和他的同行们却坚持“手作”拒绝更便捷的机器加工。好的作品往往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,也带着手艺人的性格。
 
  “用机器生产确实节省成本,但是和手工去做的还是不一样的。”王金强介绍道,一把好琴的诞生,木材的选择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,由于琴骨的木材伴有纤维,稍有处理不慎便会影琴的音色,“而这些是机械化运作不好去把握的地方。”王金堂说。
 
  在王金堂等人对于小提琴品控严格把控下,王金堂所在的公司不仅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,带动县里相亲就业发展,厂里年产量5万余把的小提琴,更是有超过半数远销海外。
 
  【从培养年轻一代到打造特色小镇】
 
  确山县小提琴产业的兴起,提高了一大批村民们的生活水平,也吸引着越多越多的当地居民投入到这个产业中去。“在确山,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老一辈都在制琴,年轻一代都在学琴。”王金堂说。
 
  好的手艺需要传承,好的文化素养也需要时间来进行沉淀。
 
  确山县眼下正在筹划竹沟镇提琴文化产业园项目,目标是打造提琴特色小镇,厚植产业优势。
 
  提琴文化产业园坐落在小王庄村附近,从设计方案看,所有建筑依形就势,俯瞰像一把琴。文旅区,展示提琴文化,兼备文娱表演;工坊区,以中式四合院为主体,是提琴制作大师的工作室;配套区,依托周边村落发展乡村旅游。
 
  看到这个规划,王金堂欣喜不已:“当年我们外出闯荡谋出路,现在身边就有广阔的创业天地,我觉得自己能再干30年!”